张家界长期回收传热油
和高温油或水系统中传热表面形成的温度梯度相比,瓦特发现蒸汽换热表面的同一温度更具优点-是有些工艺过程要求同一表面温度。加热介质往往需要在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平衡。水分是影响系统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导热油系统危害比较大,严重时会耽误生产,甚至会发生事故。导热油中混入水分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可以发生在多个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是操作和系统两大因素。如在运输、储存的过程中,槽车、包装桶和导热油储槽在清洗后没有清理干净,导致水分混入导热油中;以及导热油系统在清洗和试压过程中没有将水分排出干净。是水分进行导热油系统的主要原因。所以导热油在运输和储存时要尽量避免有水分混入。
同样在导热油发生热裂解时,会产生部分大分子的高沸物,这些高沸物因沉淀聚合形成胶质、沥青质及稠环芳烃。这些高沸物在高温的作用下生成碳状物,导致残炭增高。因此,控制导热油的流量、流速来降低导热油的裂解速度,并加强导热油的过滤,尽量避免导热油结焦积炭。粘度主要代表导热油的流动性,粘度增加会降低导热油的传热效率。导热油在裂解过程中,由于低沸的排放和高分子物质的增加,导致导热油粘度也不断增加。由此看来粘度和闪点、残炭有一定的关系,控制闪点和残炭的产生也同样可以降低导热油粘度的增长速度。如果一旦导热油的粘度达到警告可以采取补充新油的方法来降低导热油粘度。
导热油在运行温度超过最高使用温度时,在导油管壁会快速出现结焦现象,结焦层的增厚,导致导油管壁温度升高,形成恶性循环,随时可能发生事故。因此,严格控制热载体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最高使用温度。
目前的导热油主要分为两类:有机导热油、水基导热液,有机导热油又分为矿物油型导热油、合成型导热油这两类。水基导热液主要是由醇类(乙二醇、丙二醇)制成。选用导热油,首先要确定使用的温度范围,如果导热油的使用温度不适合,那么其它都没有意义。温度条件满足使用要求后,再考虑导热油的粘度、密度、闪点、导热性等各项理化。水基导热液主要用于低温场合,矿物油型导热油适用的温度比水基的要高,但是高于 315℃,矿物型导热油就不适用,一般情况下接近300℃应选择合成型导热油。合成型导热油也能适应更低的温度。选用导热油时,油的高使用温度高出实际要求的温度较多,有助于延长导热油的寿命。实际使用中,导热油出口处的油温不得超过高使用温度。合适的使用温度应该低于导热油的高使用温度20℃ 甚至 更多。